1、直立杠哑铃推举,不系腰带,以每组6-8次的负荷做推举。由于身体自然后倾。故对上胸有很强的刺激效果。能很快“淹没“显露的锁骨。
2、平卧推举。由于身体结构和柔韧性方面的差异。如果做斜板卧推收效果甚微的话,则不妨用平卧推来发达上胸。动作要点是:下放杠铃时将铃杠置于颈部,注意力集中在上胸部,再就是在卧板下垫一木块,使之呈5-10度的小倾角。以利于挺起胸部。
3、前倾式俯卧撑。垫高双脚,使身体前倾10度左右,最多不超过15度,否则受力的重点会转至肩部。可请同伴在上背部加杠铃片。
1、按“正楷”、“行楷”、“行书“、“草书”的次序进阶练。正如学数学先学加减再学乘除而后学平方开方一样,有个循序渐进的进阶过程。
2、选择适合的字贴。临贴是练好字相对较快捷的捷径。初练者可选择柳公权贴。所谓临摹临摹,在字帖上写,我们只达到了临的部分,若是不脱离了字帖,练习了也是白费。所以在每次临字一遍之后,要在准备好的本子上照着再写一遍。
3、每日坚持,有恒心,不要三分钟热度。每天如此练习,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你的字在一点一点改变,在渐渐的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1、笔力是写好草书的第一要务。
草书最讲功夫。所说的功夫主要是指笔墨功夫,即用笔用墨。学草书最好有楷隶篆的基础,这样再来学草书就有了基本功。草书是线条的造型艺术,用笔的准确性和线条的质量是书法的生命。因此,练笔应贯彻整个学习的始终。一是要临帖。临帖是练笔的最重要的途径。初学者应取法乎上,最好从王義之的名帖和孙过庭的《书谱》入手,从入笔、运笔到收笔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在有了基础后,可以悬肘练习张旭的《古诗四帖》和怀素的《自叙帖》等,以增强控制笔墨、书写复杂线条的能力。二是中锋用笔。练习草书要在左右上下复杂的线条运行中坚持中锋运笔,同时又要体现转、折、顺、逆、留、纵、提、按等笔法的变化。三是要熟记一些常用的草书符号,以达到草书字法的准确性。通过以上不间断的长期训练,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做到心手合一。心手合一了,就能提高用笔的控制力和准确性。心手合一了,也能提高线条的质量,使线条有力度—入木三分;有厚度—立体感,有张力,有弹性,有变化,从而使线条骨力厚重,气韵生动。
2、不断探索,在学习感悟中掌握结体的规律,使字体有韵味,有气势。
纵观古今,草书的结体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以形取势,即根据字形来确定结体的走势,如张旭怀素等传统草书多釆用此法,这种结体方法的长处是连贯顺畅。另一种结体方法是以势带形,如引碑入草李志敏教授的狂荤就是这样结体的。
3、学习比较,在章法上创新意。
章法包括正文、落款和钤印。它主要指整幅作品给人总的感觉和字里行间的布局。从正文来看,主要连接方式有三种,即字连、体连和势连。字连,一个是字与字靠气脉相连,章草和今草多用于此。另一个就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字与字之间是通过牵丝荦带连接在一起。传统的狂草多釆取这种形式。体连,就是几个字连在一起或一个字被上下字分别连在一起。
1、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它是弹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称量;是知觉力,一切外来之力皆藉其辨别方向、大小。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称。
2、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掤劲,若掌心由外向内缠丝则称为捋劲,若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掤出,则称为挤劲。掤劲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对方之力达不到胸部,是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法;捋劲是向旁的横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后,用时要 含胸 转腰 坐胯 三者一致,防止对方肩击胯打,挤劲是向前推郑之力,挤在手背,另手辅之,要点在于双手用力一致,两脚抓地前弓。
1、认清说的哪个词有问题。其实说普通话不标准,也就是那个音没有发对,先纠正读错的音。
2、词的音调的练习。在把那些读的可以的情况下,就可以纠正拼音的音节了,像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这些要让读准。
3、然后是朗读停顿。这个也是很关键的,有的人能读通了,也不管文章有没有标点符号,读到哪想停顿就停顿了,其实这个也是需要纠正的,要在读的时候该停顿的时候停顿。
4、一小段小段的朗读。在进行了前面的步骤之后,最起码不会再发音不清楚,声音读不准,不该停顿的时候瞎停顿了,就可以先从朗读一小段这样练习。
5、最后在整篇朗读。朗读是提高普通话最有效的方法,看十遍不如读一遍,所以要勤加练习,每天最好朗读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