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弱可能有多种原因,可能是的孩子识字量有限,也可能是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到位。要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您不妨从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开始。
2、为孩子挑选合适的书。一年级的孩子选择的图书应以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或者浅显易懂的科普读物为主;文章应该短小,话语、写法也都应通俗明白。
3、尊重孩子的选择。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一样,您不妨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等地方,或者上网让孩子自己挑选喜欢看的书。注意不要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读一本你觉得不错的书,就非要让孩子也去看一看,这容易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
4、形式多样,通过活动提高孩子的阅读激情。在孩子阅读后,您不妨安排几分钟,和他在一起翻阅一遍书中有趣的画面,朗读喜欢的句子,比比谁读得更标准、更有感情;或者和孩子分角色扮演书中的人物,利用活泼多样的活动,让孩子体验阅读后的乐趣,提高孩子的阅读激情。
5、鼓励孩子建立一个自己的阅读档案。为档案画上精美的封面,贴上小照片,写上档案简介。鼓励孩子在阅读中收集好词佳句,新收获的知识,以及读后感。在外人面前夸奖他的档案做得好,增加自信心,让他通过建立阅读档案慢慢爱上阅读,并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6、另外,孩子善于思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习惯最好在平时进行培养,而且最好是采用启发式的。比如说,家里买了小金鱼,可以启发孩子:“你觉得小金鱼为什么会在水里游啊?”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爱思考的氛围。
1、一年级孩子不会读题,是个很大的问题。因此家长辅导孩子的过程中,先让孩子用指读的方法(读到那个字,孩子的小手指头就指在哪个字的下面),把题目要求连读三遍,再让孩子做题。
2、尤其做填空题,文字较多,孩子不认识的字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让孩子就一道填空题,多读几遍后,再让孩子作答。这样做既培养了孩子的读题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
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
一会儿排成个人字,
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啊!秋天来了,
风,起的勤了,
吹动了衣角,
吹起了发梢,
是空气的芬芳在风中舒缓的飘荡。
叶子,一片片,金黄色的,
轻盈的,从空中舞动下来,
飘在地上,又向前打几个小滚,
往田野里奔去,
瞧去!
稻田掀起了黄色的波浪,
浪花,一点点哗啦啦的闪耀。
哧啦一声,
一道白色的弧线优美的展开,
优雅的落在了小河对面的田埂上,
看,沙鸥!
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
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
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
哪里来的歌声?
远远的,红衣服的小姑娘,
在夕阳的天边,洒下一串银铃般的欢歌。
眼睛怎么模糊了,
哦,怎么会泪眼.
一只蟋蟀从我面前跳过,
加入了秋虫大合唱的火热。
啊,我醉了!
真想融进着浓浓的秋色,
依着,枕着,睡着,
死去。
一朵淡黄色的小花,
在田埂边摇曳!
1、首先,练习数字书写速度。因为书写的熟练度是影响口算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训练非常简单,就是书写10个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经过不长时间的训练,小孩子书写速度可以明显提高,最好能达到每秒钟书写2个阿拉伯数字。但是可能你孩子会觉得比较枯燥,你可以和孩子比赛,每次写一面纸,从0到9,看谁写得快,但是要注意提醒的孩子的字要写得工整才算是获胜。
2、练习“认算式”。什么是认算式呢? 例如,2+3=就直接“认”作“5”,不再把2+3=当作一个算式去运算。让孩子看到2+3就喊5。看到4+5就喊9 ,等等。开始训练时,家长可以用手指压住2+3=,然后突然放开手指,旋即又压住,让小孩来认这个“字”。小孩开始会有些不习惯认这样的“字”,告诉他这些“字”,原本是一个算式,如果当作一个“字”来认,也是可以的,只是这个“字”的结构有些特殊罢了。当小孩的思想转了弯以后,很快就会“认”这些“字”了。
3、每次练习的时候,要注意记录时间,后一次和前一次进行比较,不断鼓励你孩子进步了。在认读时有哪个小题不流畅,则再认读,直至能将20个小题一口气“认”下来,流畅无误。20题的达标时间是12秒,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以半小时为宜,如果小孩一时兴趣高还可以适当延长训练时间。上一次训练与下一次训练最好相隔一个星期左右,天天做这种训练容易令人生烦,要保护小孩的学习积极性,切不可伤害小孩的学习性积极性,当然,如果小孩主动要求多练,那又当别论。
4、加减并练,注意方法。数字书写和10以内的加减法只是口算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单独拿这些口算训练题去训练,也是可以的,但大多数小孩会觉得没趣,容易产生疲劳感,那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有家长或邻居的小朋友参与的话,那可能收到你意想不到的训练效果,学习状态也可以因此而改变,那孩子就非常高兴,不易疲劳,如果家长有兴趣,让小孩为你计时,你也测一下你的速度,让子女来看看他爸妈的本领,则更能增加这种训练的乐趣,使小孩觉得与玩游戏一样有趣。
1、一般6周岁比较合适。这既比较适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也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入学年龄。
2、太早和太晚都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因为人从心理上比较愿意与同龄人交往。
3、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目前各地学校普遍执行的是截至当年8月31日年满6周岁的儿童可以报名就读小学一年级,而9月1日出生的孩子,则要等到下一年才可。也就是说,把满6周岁作为小学入学的法定年龄。